矢量玻色星是一种由超轻的矢量玻色子组成的自引力系统,它们可以看作是一种无视界的奇异致密天体。矢量玻色子是一种假想的粒子,它的自旋为1,质量非常小。这样的粒子在标准模型中是不存在的,但是在一些超对称理论或者弦论中是可以出现的。如果这样的粒子真的存在,那么它们就是一种很好的暗物质候选者,因为它们可以形成冷暗物质。
矢量玻色星的形成机制和性质还不是很清楚,但是有一些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。矢量玻色星的质量和半径都和玻色子的质量有关,玻色子的质量越小,矢量玻色星的质量和半径就越大。矢量玻色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几个太阳质量,半径可以达到几百公里,密度可以达到核物质的水平。矢量玻色星的稳定性取决于它们的自旋,如果自旋太大,它们就会失去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矢量玻色星。
如果矢量玻色星真的存在,那么它们就有可能形成双星系统,并且在失去轨道能量和角动量的过程中逐渐靠近,最终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矢量玻色星。这个过程会伴随着强烈的引力波辐射,这些引力波可以被地球上的探测器所捕获。通过分析引力波的波形,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源天体的性质,比如它们是黑洞、中子星还是其他什么东西。
矢量玻色星的合并信号和黑洞的合并信号有一些相似之处,但也有一些区别。相似之处在于,它们都会有一个较短的波形,因为它们都没有潮汐效应,也就是说它们的形状不会被引力场拉长或扭曲。区别在于,矢量玻色星的合并信号会有一些特征频率,这些频率和玻色子的质量有关,而黑洞的合并信号则只和黑洞的质量和自旋有关。因此,如果我们能够测量出这些特征频率,我们就可以确定玻色子的质量,从而验证矢量玻色星的存在。
LIGO和Virgo是两个大型的引力波探测器,它们分别位于美国和意大利,它们可以通过激光干涉的原理来测量引力波对空间长度的微小变化9。自从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,LIGO和Virgo已经观测到了几十个引力波事件,大部分都是由黑洞或中子星的合并所产生的。然而,也有一些事件的性质不是很明确,比如它们的质量比较大,或者它们的信噪比比较低,或者它们的波形比较短。这些事件有可能是由一些非常规的天体所产生的。
最近,一些物理学家对这些不确定的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,他们使用了759个矢量玻色星的合并数值模拟的波形,来和LIGO和Virgo的数据进行匹配,看看哪些事件更可能是由矢量玻色星的合并所产生的。他们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四个LIGO和Virgo观测到的疑似中等质量黑洞合并的事件,分别是GW190521、GW190426_190642、GW200220_061928和S200114f。他们发现,其中两个事件,GW190521和S200114f,跟矢量玻色星合并的模型更加吻合,而另外两个事件,GW190426和GW200220,跟黑洞合并的模型更加吻合。
他们还估计了这些事件对应的玻色子质量,发现它们都在10^-13 eV左右,这跟一些理论预测是一致的。他们还对这些事件的天体种类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,发现矢量玻色星合并的比例大约在27%到39%之间,这意味着它们并不是很罕见。
当然,这些结果还不能算是暗物质的直接证据,因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假设需要考虑。而且,这些事件都是头对头的合并,没有明显的旋转和螺旋的过程,这使得信号的特征不太明显,也不容易跟其他的观测手段相结合。所以,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更精确的分析,才能够确认或否定这些事件是否真的是矢量玻色星合并。不过,这些结果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,让我们看到了用引力波探测暗物质的可能性。